拾得钱款丢失,是否应当赔偿?-----『佛山律师工作室』
网站首页 | 法律资讯 | 佛山新闻 | 高院文件 | 合同范本 | 法律服务 | 法律顾问 | 部门信息 | 损害赔偿 | 诉讼须知 | 
  您现在的位置: 佛山律师工作室 >> 民事纠纷 >> 正文
佛山注册律师,擅长公司法务、债权债务、交通事故、刑事辩护、建筑房产、合同纠纷、婚姻家庭、担保纠纷、劳务纠纷等领域。
执业机构:广东国慧律师事务所
咨询电话:18024919588
委托专用:13724978228
律所地址: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海五路南纺大厦首层
热门文章
· 民间借贷的各种类型[4955]
· 物权登记不能对抗实际不动…[4404]
· 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构成条…[4950]
· 房屋未过户是否影响离婚协…[4310]
· 福建高院再审为19年前绑架…[9538]
推荐文章
· 请刑辩律师到底有没有作用…[5752]
· 企业法律风险全面检视[16641]
· 法律顾问制度在公司治理中…[24624]
· 小企业追债技巧[17864]
· 以法律手段化解经营风险[13487]
相关文章
· 没有相关文章
拾得钱款丢失,是否应当赔偿?         
拾得钱款丢失,是否应当赔偿?
[ 作者:海淑娟 | 转贴自:中国法院网 | 点击数:2449 | 更新时间:2011-10-21 | 文章录入: ]
【案情】  

    中学生刘某(13岁)在放学的路上拾得一钱包,打开一看,里面竟是崭新的人民币,经清点共计6000元。刘某拿出1000元零花后,将剩余的5000元藏在书包里准备慢慢花。过了几天,刘某书包丢失。后来失主杨某得知刘某拾到其款,多次与刘某的父母协商返还之事。刘某的父母以该款是拾来的,且5000元已丢为由,拒绝返还。杨某遂诉至法院。

    【分歧】  

    本案在处理中对刘某的父母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存在二种不同的意见:  

    第一种意见认为,刘某的父母只应负责返还杨某1000元。理由是刘某拾得原告6000元属于不当得利,且只使用了这1000元。另外5000元因丢失,被告没有过错,因此不承担返还之责。

    第二种意见认为,刘某的父母应当返还杨某6000元。理由是刘某拾得杨某6000元后不返还,属于侵权行为,不管被告如何处置,其应全部返还。

    【评析】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。

    本案中刘某在整个过程中的行为可分为二个阶段:第一个阶段为刘某拾得6000元钱并实际占有它;第二个阶段为刘某将拾得的6000元钱分作二部分,一部分花掉了,一部分藏起来。第一个阶段为典型的不当得利,刘某对这6000元钱的占有是合法的,符合动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(善意取得、先占、拾得遗失物、发现埋藏物、添附),其也是善意的受益人。根据《民法通则》第七十七条“拾得遗失物、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的动物,应当归还失主,因此而支出的费用,由失主偿还”和第九十二条“没有合法的根据,取得不当利益,造成他人利益受损失的,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”的规定,刘某对拾得的钱应有妥善保管和返还的义务。如果刘某拿了这6000元钱去寻找失主、上交学校或有关部门,在这一途中发生被盗或丢失,则不应返还之责。 但刘某既没有寻找失主,又没有上交学校和有关部门,而打算分掉该款。被告在主观上有非法占有该款的故意,客观上实施了零花和隐藏的行为,该行为侵害了失主杨某对这6000元钞票的所有权,具有违法性 ;而杨某经济损失的事实存在,杨某的损失与刘某的非法占有之间有因果关系。所以第二个阶段转化为一般侵权行为。根据《民法通则》第一百三十三条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、限制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,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。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,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”的规定,刘某的父母应当返还杨某6000元。

(作者单位:河南省襄城县人民法院)

上一篇文章: 幼儿被撞伤幼儿园应担何责
下一篇文章: 欠条不一定都有效
告诉好友 | 打印此文 | 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