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均住房36平方米? 网友最怕要征税-----『佛山律师工作室』
网站首页 | 法律资讯 | 佛山新闻 | 高院文件 | 合同范本 | 法律服务 | 法律顾问 | 部门信息 | 损害赔偿 | 诉讼须知 | 
  您现在的位置: 佛山律师工作室 >> 新闻中心 >> 法制新闻 >> 正文
佛山注册律师,擅长公司法务、债权债务、交通事故、刑事辩护、建筑房产、合同纠纷、婚姻家庭、担保纠纷、劳务纠纷等领域。
执业机构:广东国慧律师事务所
咨询电话:18024919588
委托专用:13724978228
律所地址: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海五路南纺大厦首层
热门文章
· 民间借贷的各种类型[4955]
· 物权登记不能对抗实际不动…[4405]
· 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构成条…[4951]
· 房屋未过户是否影响离婚协…[4310]
· 福建高院再审为19年前绑架…[9538]
推荐文章
· 请刑辩律师到底有没有作用…[5752]
· 企业法律风险全面检视[16642]
· 法律顾问制度在公司治理中…[24624]
· 小企业追债技巧[17865]
· 以法律手段化解经营风险[13487]
相关文章
· 没有相关文章
人均住房36平方米? 网友最怕要征税         
人均住房36平方米? 网友最怕要征税
[ 作者:佚名 | 转贴自:羊城晚报 | 点击数:2571 | 更新时间:2012-8-7 | 文章录入: ]
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《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》称,2011年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.4平方米,人均住房面积为36平方米。

——《北京日报》6日

质疑

又拖“全国后腿”?

小鱼儿天堂:哪里得出的数据?那么多没房的人哪!怎么又是“被平均”?

idnanqiao:我一家三口,35.8平方米,严重拖了全国人民后腿,惭愧啊。

阿拉8:人均已经36平方米了,还有那么多人买房?傻啊!

来伊俎踏:如果属实,请解释一下刚性需求是怎么回事?不是自相矛盾吗?

揣测

要与贪官“平均”?

xiangwuyang:这个报告,第一种可能是包含了我家农村的一个平房和四合院;第二种可能是调查了包二奶包三奶的贪官。

佳妞的妈:注意,人家说的是家庭!没房的成不了家,懂吗?

网易牡丹江网友:拥有500平方米的和睡桥洞子的,一平均,就是人均“二百五”嘛。

艳姿:租房过活的蚁民表示,若能生活在“平均”的世界里就好了……

支持

独生家庭“达标”?

网易网友:我在北京,年收入7万,无房。但父母在老家,月收入共五六千元,有两套房。不过老家的房价很低,均价3000元左右。

是非有公理:独生子女家庭,哪个不是人均40平方米的?

cmbc:村里的人多在城市谋生,在工作地居住条件肯定不好,但大都在老家有自己的房子。

思考

“平均”有何意义

回不去:这样算“人均”没什么意义。目前贫富分化,豪宅与蜗居共存,人口密度在城市和农村也两极化,空旷农宅和狭窄城市住房同在。绝大部分人都是“被住大房子”了。

网易内江网友:全国有多少“房奴”,有多少打工仔在城市无居室,有多少男人无房结婚?这才是重点,而不是平均!

乐观一点:这个报告倒是从侧面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衡。

建议

应公布“中位数”

首经贸老猫:为什么不能公布“中位数”?

网易东莞网友:统计“全国平均”不知道什么用意,农村现在还存在住房难的问题吗?恐怕多的是房子却没人住吧?要统计就统计城市的房子,而且要把在城市打工的农村人口算进去。

信号

楼市面临“大跌”?

网易网友:发布这数据,是为开征房产税吗?

looking:这么高的人均面积!楼市要降价了。

小楷书匠:这个数据告诉我们房地产现在泡沫有多大。投资房地产的时段已经过去了。

点评

须防“平均陷阱”

统计学上有个著名的“平均数陷阱”,“人均住房36平方米”掩盖了人口大规模流动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的严重不均衡,不是指导决策而是在误导决策。当前,房地产调控处于敏感时期,我们需要的不是“人均住房36平方米”的糊涂账,而是分区域、分收入段、分工作性质对家庭住房情况进行细化统计分析。究竟楼市中有多少是刚性需求、有多少是投资性需求?哪些需求应该被抑制、哪些应该被满足?必须有一个真实准确的答案。 ·张枫逸·

点评

楼市另一视角

人均面积对公民个体来说几乎没什么意义。在很多省市,农村人均住房面积都大于城市,但城市人不可能每天跑到农村去居住;租住在城市狭小空间的务工人群,也不可能住进有钱人的大别墅。对于这样的现实,“人均”能有多少意义?相反,它还可能掩盖一些真相。比如,掩盖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居住面积,就有可能影响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。

如果“人均36平方米”接近真相,或许,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国房地产发展的角度。一方面,公民住房在数量方面出现了可喜变化,但另一方面,住房“质量”———居住品质、住房公平等还存在改善的空间。今后,房地产发展应该从数量向“质量”转变。·冯海宁·

上一篇文章: 克隆卡引发的纠纷成当前民商审判的重点问题
下一篇文章: 广州医保条例征求意见:缴费年限拟延长5年
告诉好友 | 打印此文 | 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