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延迟退休”:舆论误读还是试探民意?-----『佛山律师工作室』
网站首页 | 法律资讯 | 佛山新闻 | 高院文件 | 合同范本 | 法律服务 | 法律顾问 | 部门信息 | 损害赔偿 | 诉讼须知 | 
  您现在的位置: 佛山律师工作室 >> 新闻中心 >> 法制新闻 >> 正文
佛山注册律师,擅长公司法务、债权债务、交通事故、刑事辩护、建筑房产、合同纠纷、婚姻家庭、担保纠纷、劳务纠纷等领域。
执业机构:广东国慧律师事务所
咨询电话:18024919588
委托专用:13724978228
律所地址: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海五路南纺大厦首层
热门文章
· 民间借贷的各种类型[4955]
· 物权登记不能对抗实际不动…[4405]
· 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构成条…[4951]
· 房屋未过户是否影响离婚协…[4310]
· 福建高院再审为19年前绑架…[9538]
推荐文章
· 请刑辩律师到底有没有作用…[5752]
· 企业法律风险全面检视[16642]
· 法律顾问制度在公司治理中…[24624]
· 小企业追债技巧[17865]
· 以法律手段化解经营风险[13487]
相关文章
· 专家激辩延迟退休:将冲击年…[2017]
“延迟退休”:舆论误读还是试探民意?         
“延迟退休”:舆论误读还是试探民意?
[ 作者:佚名 | 转贴自:华西都市报 | 点击数:1893 | 更新时间:2012-7-9 | 文章录入: ]
□华西都市报特约评论员江德斌

  近日,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在会议上建议退休年龄延至65岁。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高层人士否认“65岁退休”是目前的研究结果,“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”。目前,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,主要置于阶梯式退休方面。

  从最初常提到的“弹性退休”,到前段时间热议的“延迟退休”,再到新近提出的“阶梯式退休”,以“退休年龄”为指向的退休模式,一经曝出,总会在人群中引起巨大反响。近期,“延迟退休”已然成了舆论场的热词,更凸显了退休问题与民生的关联之紧密。“65岁退休”,像一枚重磅炸弹,在公共空间中激起了轩然大波。

  人社部否认“65岁退休”是最终研究结果,称其是“媒体炒作”。或许,在信源把握、信息理解上,媒体确实有些偏差。6月5日,人社部提及的“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”后,“延迟退休”似乎已被视作板上钉钉;而媒体搬出“养老金缺口达18.3万亿”的数据信息,也渲染出“延迟退休”势在必行的架势。在此氛围下,人社部官员何平的“65岁退休建议”,也被看成是官方表态。

  何平的角色含糊,造成媒体误读,无可避免。他的建议,即便是一家之言,可虑及其职务身份,人们势必会浮想联翩。在此意义上,“媒体误读”有些在所难免:有时候,官员个人和“官方代言人”的角色本就是一体的。

  “65岁退休”还存疑,可“延迟退休”,似乎是必然趋势。如今,养老负担增长,适龄劳动人口的短缺,成了触发退休年龄延长的关键要素。延迟退休,是纾解养老难题的一种路径化尝试。而“65岁退休”的风声,或许恰是对民意的探测。事实上,当“65岁退休”传开后,民意反弹,恰为政策制订提供了参照。

  可以肯定的是,试探民意再后行,比贸然推行政策更有价值。决策上的“一言堂”,往往会隔绝民意;听取民声,方能让政策更具代表性。退休养老,是牵涉到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,理应交由民众探讨,努力寻求民意共识,找到政策制订的“最大公约数”。

  阶梯式退休,某种程度上,比一刀切式退休更具灵活性,也更契合人才换代、异质行业不同安排的旨义。它在统筹使用当期社会养老保险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,更加尊重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行业差异,更具人性化。当然,其效果怎样,还需实践证明。不少民众就担心:“依照工作性质、个人意愿等设定退休年龄标准”,是否会让某些既得利益者“恋栈不走”?

  “延迟退休”是否属必行,“阶梯式退休”何以落实,在目前,都存有不小争议。立场不同,必然带来价值的歧异。不管怎么说,退休政策制订当最大化地体现民意,遵循公正程序。与此同时,也解决与其相关的种种问题,如解决养老金缴费与领取的公平性问题,劳动者同工不同酬、薪资差距过大等劳动权益问题,进而为良性退休政策的推行扫清障碍。

上一篇文章: 老婆当科长老公受贿23万 东莞首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宣判
下一篇文章: 凯立德:叩关创业板 受困版权问题诉讼缠身
告诉好友 | 打印此文 | 关闭窗口